2007年10月29日 星期一

因應員工分紅費用化,你公司的因應之道!?

因應員工分紅費用化,你公司的因應之道!?
2006.09.04  中國時報
高價股盈餘 員工分紅稀釋大
劉宗志/台北報導
[url]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Chinatimes/newslist/newslist-content/0[/url],3546,110508+112006090400741,00.html

[quote]半年報公布完畢,其中業績表現佳之高價股近來紛獲買盤推升,不過由於員工分紅費用化政策97年才實施,若以去年盈餘遭員工分紅稀釋程度來看,包括股王宏達電、大立光、聯發科等稀釋皆逾3成,盈餘虛胖程度不言可喻。

台灣許多營運業績好的公司股價大多高於面額,但是在分配給員工時卻是以面額計算,實際上員工拿到的股票市值卻是大了許多,許多高科技產業用這個方式來吸引、留住人才。

不過,這種作法卻常被批評是肥了員工、瘦了股東,因為員工分紅配股目前並未列入費用,而是直接從年度盈餘提撥一定比例來發放,因此平常看到的公司盈餘,其實還要扣掉董監酬勞、員工分紅,剩下的才歸全體股東所有。

為了解決「盈餘虛胖」,並與國際會計慣例接軌,主管機關擬自97年起實施,將員工分紅配股以市價列入費用計算,同時放寬買回庫藏股分配員工及員工認股權證規定,以降低衝擊。

若以94年度公司獲利及員工分紅為準,高價股盈餘稀釋比重極大,其中宏達電稀釋達6成、大立光45%、聯發科36%,聯詠也有3成。假設今年這些公司的員 工分紅對盈餘稀釋程度和94年度相同,則這些高價股上半年「驚人」的每股獲利,都要大打折扣,宏達電上半年每股25元將下降為10元、大立光也腰斬成7 元、聯發科也從近一個股本降為6元。

不過南電94年度只發給員工現金紅利,盈餘稀釋程度最小,每股獲利維持8元以上的高水準,顯示不是每家高價股都愛大發員工紅利配股。

法人指出,新政策確定把分紅用市價列入費用,對權值大的公司影響相對較小,[color=Blue]但股本在30億元以下的中小型電子股或是電子高價股, 例如IC設計等公司,在新政策下,為了讓帳面好看,員工分紅恐怕要縮水不少

沒有留言: